天博曾几何时,商场的搏杀与较量被淹没在一片广告的喧嚣之中,如果说市场经济的演进已然无声无息地拉开了中国商战的帷幕,那么广告则是擂响了这台大戏的威风锣鼓。
也许,中国的企业家根本来不及思考如此繁杂的问题,便不由自主地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广告大战。
纵观我国内地广告业发展情况,且不比照发达国家,就算与港台地区相比,无论在创意、制作上,还是在投放量上都有着较大的差距。至1993年,国内广告费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仅约0.4%,预计到2000年才达到0.9%.而香港和台湾在8O年代末期均已达到1%左右;国内人均广告费尚只有香港、台湾的1%左右,国内广告总额 (1993年134亿元),甚至低于美国最大广告主一间公司的广告投入(约20亿美元)。
尽管如此.80年代以来,国内的广告投入迅猛增长,多项指标创全球最高纪录,1981年~1993年期间的平均增长率超过香港、台湾,广告营业额平均年增长4O%,广告经营单位数平均年增长超过20%;广告从业人员数平均年增长超过25%。
到1996年底,国内广告营业额突破300亿元大关,达366.6亿元,比上年增长34.2%,广告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达到52871家512087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0%与7.3%,增幅较上年下降了1.6与9.1个百分点,是这几年增长最低的一年,也是发展较平稳的一年。尽管如此,神州大地,一派“中国广告在行动”的景象,还是叫人欢喜叫人忧。
国内媒体以电视、报纸、广播、杂志四大媒体为主。四大媒体1996年营业额为183亿元,占全部营业总额的l/2,可谓撑出了广告业的一片天。
从1986年~1996年十年间,四大媒体的发展势态非常迅猛,去年电视广告营业额达90.8亿元.报纸为77.7亿元,杂志为5.61亿元,广播是8.7亿元,分别比十年前增长67倍、30倍、15.7倍和24倍,1996年电视经营单位2625家,从业人员22955人;报纸广告经营单位2231家,从业人员19352人;杂志广告经营单位3825家,从业人员19352人;广播广告经营单位990家,从业人员7664人。
媒体是信息传播的途径,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媒体把广告信息及时传播给受众,不但能促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能树立品牌形象和公众形象,最终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国内媒体多为国有制性质,消费者普遍对其传播内容信赖度较高,所以广告的注目率也高,但是国内媒体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其一,以新闻为中心,广告为辅,因此广告容量有限,其二,垄断现象严重,竞争矛盾较大。这种情况使得媒体经营单位可以利用其特殊地位谋取最大利益。如CCTV的广告招标、地方媒体直接掌握客户、媒体价格大幅度提高等。但近年来,报纸扩版、刊物增加、电视频道增多等,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求矛盾,而且迫使媒体“屈尊”走向市场,加入市场竞争。媒体“坐山虎”的“老大”地位开始动摇了。近几年来国内媒体的广告业务明显受到了发行量、千人到达率的影响。中央媒介除了中央电视台外,几乎都出现了广告投放不足的局面,而地方权威媒介,尤其是晚报、卫视却是客户盈门。《羊城晚报》、《新民晚报》、《钱江晚报》、浙江卫视、东方电视台等媒介年广告收入突破亿元大关,而一些行业和社会团体主办的报刊,由于发行上的局限性,广告量明显不足。可是,目前国内媒介除了政府扶持补贴之外,都必须经受市场经济挑战。有—种说法:“中央级报不如地方级报,省报不如市报,市报不如晚报”。
近来有些电视台或电台则采用联办的形式将某个栏目“包”给有实力的代理公司,双方共同负责对栏目的策划、设计、制作,媒体负责播出,代理公司负责广告发布。这样的方式既得到了更为广泛的社会支持、栏目的设计质量保证,又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为媒体发展走出一条值得研究的道路。
本世纪末到21世纪之初,由于新技术革命、信息工业的发展,计算机、新材料、光学技术等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在传统四大媒介以外,又预展出许多新的媒介技术,目前,置身于广告业的人们能强烈地感受到新
科技对广告业的巨大影响,且不说电脑三维制作、电脑平面设计、电脑喷绘、电脑刻绘以及各种各样新材料的广告灯箱等。只要了解到Internet的逐步普及给人们的信息交流带来的巨大影响,就足以令人惊叹社会传播型态的飞速变化。
广州和上海的广告同行都有过感叹:“现在经营广告公司,难啊!”难就难在没有业务做。有人认为拉不到业务是由于现在僧多粥少,其实不然。1996年,国内共有25726家广告公司,从业人员288675人,营业额达156.8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3.4%、 56.1%和46.3%。与1995年相比,从业人员的增长和营业额的增长远远超过广告公司的增长比率,广告公司的增长并未造成营业额的下降,那么没有业务做是什么原因呢?现在十有八九的广告公司经理在为生存问题煞费苦心。有的准备搞多种经营;有的打算结合本行业帮客户做销售;有的盘算着用高回扣,从别人嘴里挖饭吃;但很少有人从自身找原因,以发展专业、靠技术和实力来打天下的思路来看待问题。
现在广告市场己不像几年以前,那种靠拉关系、“拍肩膀”拉单的时代渐渐成为过去式,有见识的企业家在评价广告公司能力时;心里都暗揣着自己的尺度,那就是看对方是否摸得准市场的脉膊,是否能紧贴营销的实际,也就是如何把广告手段与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互相融汇贯通,以销售实绩来直观地体现广告的服务质量。
这种既有营销策略,又有操作实力和技术的广告公司是目前国内广告业发展的方向。近几年来,跨国公司的进入,将会使那些生存在权力经济下不思进取的广告公司举步维艰。国内广告公司面对内外竞争的双重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求生存和发展,关键还在于要从自身的进步上寻找出路。一是以精致的专业服务取代“人际关系服务”;二是明确内部的专业分工和公司的专业领域方向;三是扩大经营规模,提高规模经济;第四,要有参与国际竞争的眼光。
广州的广告公司在这方面显然走得比国内其他地区的同行更快些。1996年11月1日,广州地区综合性代理公司委员会成立,简称广州4A。4A组成中一半是跨国公司,另一半是本地公司。本地公司除在市场调查、整体策略、媒体组合方面略有逊色外,其他方面与跨国同行的水准不相上下。
相信不久的将来,在优胜劣汰规律的作用下,国内的广告公司会有突飞猛进的表现,当然,对广告之路上的许多团队来说,难免会要经历一个“贫富不均,两极分化”的痛苦过程。
国内广告主由于体制不同、处境不同、认识不同,对广告投放的态度也明显不同。
国有企业(酒业除外)大部分由于机制原因对广告费的支出一般较为保守,其他企业的步子则要迈得大一些。从趋势上看,随着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不管企业愿意不愿意,广告的投放力度必然会大大增加。目前许多国内企业在广告大战面前有点不知所措:广告究竟该投多少?投多了,怕入不敷出.投少了,怕不见起色,反而花冤枉钱。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企业变得小心翼翼,对广告支出十分谨慎,而另一些企业则不知跟谁较上了劲,扬言:别人投得多,我投得更多。
1995年夏初,北方某空调抢滩广州市场,关照《广州日报》,只要本地那家竞争对手登广告,他们也登;对方登多少多大,他们也照样。而本地的竞争对手也预留《广州日报》的广告版面,声称届时他们要拿出“绝妙的一招”与对手拼死一搏。这样的短兵相接,与此年的CCTV招标大战相比,显然是小巫见大巫。当时孔府宴酒以3009万夺得标王,竟比第二名多出709万元,比标底多出1809万元。但这与1996年甚至1997年的招标相比,又如同芝麻和西瓜般的失重。1997年招标,秦池酒厂更是君临天下,傲视群雄,卫冕标干的身价令人惊骇:3.2亿元。
社会舆论在惊愕之后,对秦池的批评和指责也纷至沓来,而话题的指向,大多是秦池在单一媒体的巨额广告投资是否合理?是否体现了最大效益?当然也有人士认为,这样的投入是非常合算的,理由是: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到焦点访谈的黄金时段中,平均收视率不会低于20%,这意味着拥有8.5亿电视观众的中国,有近2亿人同时观看着节目,这种大面积的覆盖,其影响力之巨无可比拟。
中央电视台的强大号召力,促使国内各大企业蜂拥而至。1997年招标大战,涌现一批广告大户:深圳飞亚达、长虹、赊店、维维、太极、娃哈哈、春都、—洲、海尔、三株、万向、康佳、小霸王、春兰、爱多VCD、步步高、远大、新大洲、乐百氏、椰风、汇源等,投标总金额达24亿元。
奇怪的是,闹得轰轰烈烈的招标大战,竟见不到一个外国品牌来参战。恐怕没有谁会认为是广告意识不够,或是资金不雄厚。事实上,仅宝洁公司1996年在大陆投入的电视广告费用就达6.87亿元,是秦池的2倍多,只不过人家不是这种投法。
外企的这种冷静态度,虽然出乎意料,其实也在情理之中,外商坦言,CCTV的标王现象实际上是媒体市场不够成熟,机制不甚健全的表现。
其实,广告只是现代企业营销整合中的一部分。它必须与产品技术、质量、市调、管理、公关等因素互相配合和支持,方可提高企业在市场行为中的竞争力。片面夸大或减弱它的作用,显然是不理性的。
虽然具有正确经营思想和长远目光的企业还不算不多,值得庆幸的是,同样是在CCTV招标的硝烟之中,我们看到了齐民思集团和步云集团之后的动作,曾获得1997CCTV标王大赛第二的齐民思集团,在撤回2.2亿元广告费之后,宣布实施一项庞大的消费者满意工程,并出资2千多万赞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和建立奖学基金,投资2千万在全国设立销售服务网点,每年投资3000万元用于酿造技术和设备的改进……
1996年投入2000万元广告费而一举成名的“步云”西裤,也撤回了4000万元用于1997年CCTV黄金时段的广告费。理由简单而直接,因为对步云来说,要“消化”4O00万元的广告费,企业必须达到3亿元的销售额。为此,“步云”必须不断扩大生产能力和销售网点,方能完成定额,而这一切都需要资金的投入。“步云”做出了理性的选挥,将眼光瞄准中等收入者,降低价格,多推品种,集中力量抓生产、抓销售……
市场之战,到处弥漫着广告的硝烟,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20年中,前十年广告是企业叩开市场的“敲门砖”,广告主的视线紧盯着的是投入与产出的相关程度;而后十年随着产业的逐步成熟,商战越来越多地在行业间、对手间展开,广告则将同行业对手间的市场份额之争表面化、对抗化、白热化,演绎出一幕幕刀光剑影、短兵相接的肉搏战,以至于终于将“砖头”直接砸进了对手的后花园。
“美援春”原是江西老区产品,仿佛不足一提.但经广州黑马广告的包装后推出的系列广告运动,不仅在广州炒得闹阎攘攘,而且向全国渗透,号称1995年的销售目标是l亿元。“美援春”首先以深圳为战场:紧跟“太太”身后,要打个“贴身战”。
“太太”迅速反应,推出“九五新装样式”,从包装上进行创新,又一次推出系列广告——“太太的温柔”、“女人的爱”、“做女人真好”等报刊广告,每一则都邀请成熟有韵、气质高雅的女性作模特,并配上诗句,其中“做女人真好”成为人们广为流行的口头语,当年每月产值达3000多万元,奠定了女性口服液国内品牌“大姐大”的地位。
犹太人的经商法宝是“挣女人的钱、狰嘴巴的钱“。“太太口服液”应该是这种理念的活生生的例子。你能攒女人的钱,咱就不会?1996年,“太太”根据地又冒出十几种专门针对女性的产品,除了口服液还有胶囊、片剂,势态强劲的有“丰韵丹”、“国氏全”、“宁红”、“靓靓花粉”、“金王花粉”……还有一个叫“太太美”的萄葡酒?!
“太太”虽有一份稳定的国内市场份额,也同时还得照顾家门口的一亩三分地。1996年香港选美,是港粤文化圈普遍关注的盛事。“太太”不动声色地成了选美的最大赞助商,“太太”索性雇了港内的达彼思广告公司,制作了一系列精美的CF片,同时在两地播放,1996年国内的电视广告费用投了3000万元,想必我们都见过太太的“红帽子系列”和“水珠”系列的广告吧!几个轮次下来,香港小姐越挑越美,“太太”在香港也是越卖越多,战事一年更甚一年;到了1996年,“太太”遭遇了更强劲的对手。
以“养生堂龟鳖丸”起家的海南养生堂公司,突然推出了取名“朵而”的女性保健品,并反复在广告中诉求:“朵而胶囊,由内而外的美丽“。远比“太太”的广告语“肌肤健康美,女人真的美”简单易记,“太太”似乎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这场赢取女人芳心的广告大战的序幕又拉开了……
当一个新产品上市,其新技术和新口味很容易赢得市场回报。而市场的追随者也会蜂拥而至,抢夺原本属于你的市场份额。面对“敌人”的进攻,“太太”进行反击的广告也可谓煞费苦心:一要凸现自身的独特功效,诉求针对细分目标群;二要抓住目标受众的消费心理,以温情来打动消费者;三要追求广告风格的统一,使每组广告形成彼此间的照应和支持。
要论广告对产品的支持,实在讲究的是四个宇:“准”——广告诉求要到位,说服对象要准确;“稳”——广告运动要有章法,稳中求胜;“狠”——一旦找准定位,投放要有力度;“久”——广告运动最忌大起大落,虎头蛇尾,企业做广告要结合产品的生命周期,要有后劲,否则“不进则退”,最终会退得不见踪影,“东山再起”,难上加难。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奥林”这个品牌否?80年代末,在国内非常火爆,电视CF的水平在当时已算不错:一群活泼、富有朝气的年轻人,举着奥林饮料,高唱“奥林、奥林”。又逢奥运会期间,“奥林”这品牌很叫得响,总感觉跟奥运会有关系。
健力宝倒确实赞助中国队参加了洛杉矶奥运会和汉城奥运会,但还没有建立一定的品牌形象,大家也知道“健力宝”,但往往喜欢“喝奥林,看奥运”。再往后,奥林的广告就没什么新花样,渐渐地连广告也看不到了,大概奥林觉得销路不错,就不“白花”广告费了,而健力宝在北京亚运会上,以260万元买断了亚运火炬传递活动赞助的专利权,贴有“健力宝“标志的亚运火炬传遍了大江南北,“健力宝“的知名度在中国老百姓心中大大提高,销量剧增,仅仅两年时间,产值突破了亿元大关。
随后“健力宝”又一次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巴赛罗那奥运会捐赠60万元人民币;赞助166万美元给中国少年足球队赴巴西受训;成立“李宁体操学校”,走出国门进军美国……
而“奥林”饮料90年代在市场上就几乎销声匿迹濒临破产边缘了,1995年奥林被深圳中浩集团收购。到1995年底,仅在山东一带销售,每月销售总额只有十几万元。1996年奥林生产了蒸馏水,准备在深圳雄心再起,但已困难重重:一方面,大众对“奥林”品牌多已淡忘,等于从零开始,资金投入之大难以估算;另一方面,深圳纯水类品牌多如牛毛,益力、怡宝、景田、乐百氏、天地人等市场占有率相当高,加上其他品牌的分割,所谓“僧多粥少”,奥林的未来凶多吉少。
但是,健力宝这两年响声也越来越小,似乎有退隐江湖的意思,是迫于洋饮料大量拥入中国造成的巨大压力,还是李经纬经营策略的调整,已完成了单一饮料向多元化、系列化体育用品的过渡呢?
最明显的是“1996年春季全国糖酒交易会”上天博,泰国红牛、维维豆奶、可口可乐的“阳光”和“天与地”、百事可乐的“百变果仙”、强力集团的“隐雪”、海南的“园之梦”等企业势在必得、咄咄逼人的态势,令人吃惊。与此相比,作为饮料“大哥”的健力宝集团的却显得缺乏生气,一副底气不足的样子。当年电视广告的投入远远低于乐百氏(4700万)、维维豆奶(3700万)、可口可乐(3100万)、娃哈哈 (4700万)、红牛(2600万)、宝中宝(2500万)等饮料的投入。健力宝如何面对这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呢?
潮起潮落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在广告“准”、“稳”、“狠”、“久”这四个字的讲究上所存在的差距,不能不说是一个大原因。至少,这四个字构成了看清“广告大战”风云的“滤色镜”。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一句语带双关又气势如虹的广告语一夜间传遍了中华大地,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中国有一个联想集团。在国际一流品牌IBM、COMPAQ、惠普、AST强占中国市场的今天,最激动人心的莫过于联想1996年挑起的PC大战,而老牌PC厂商——长城计算机的卓著表现,与其构成了1996中国PC市场的一道独特风景。
联想于1996年3月挑起的PC价格战,一举打破了大众对高档PC价格高不可攀的心理顾虑,此后,推出了系列广告运动,如暑期的“1十1”行动,9月的盛装发布以及协同宏基的BC“双子星”,联想的产品可谓应有尽有,联想的广告可谓群星璀璨,并且势不可挡。
相比之下,长城在这一年中显得后劲不足。1995年的“金长城”出奇制胜的广告策划和借助IBM的“兰色西风”,使得整个长城辉煌夺目。面对1996年联想那种有条不紊、步步为营、一浪高过一浪的整体营销策略,长城显得有些吃力。同样是面向家庭的PC广告宣传和促销,长城的“七项全能”概念虽新颖,却无奈市场行为慢了半拍,让联想占了先机。单就1996年第三季度而言,联想的市场占有率约比长城高出3个百分点。
长城公司的总经理是一位博士,而负责市场推广工作的经理也是个北大博士,故圈内人士常以“博士策划”来形容长城公司的广告和销售工作。早在1995年,“博士策划”就显出强大威力,长城公司的软性广告文章在全国报刊上频额发表,其丰富的创意和敏锐的评论使得长城产品格外与众不同,这使得长城以区区二三百万元的费用赢得别人数千万元也难以获得的功效。
1996年“博士策划”依然迅猛,但效果不如1995年,究其原因,其一,其高水平的策划已被人家学去。其二,联想的“水桶理论”显出更大威力。
“水桶理论”意旨:水桶的盛水量是由其最低而非最高的那块桶板决定的,在管理上意味着,首先要发现和不断更换最低的那块桶板,从而提高整体的运作水平。
国内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取得竞争优势的关健在于产品、技术、管理、营销、广告、公关等各环节的有机组合,亦即通过提高整体水平的质量来谋取优势,从联想1996年的大幅度进展中我们看到的是整个集团的“板块移动”而非个别方面的突飞猛进。
整体营销策略,即制定全面、统一的产品或服务推广策略,运用广告、公关、市场推广等各种专业技术,结合多方面资源力量,完整地向消费者融合,追求l十1>2的行销效果。
扬·罗必凯称整体营销策略,为“全蛋经营概念”,以鸡蛋比喻整体营销,强调一个鸡蛋,若将蛋白、蛋黄、蛋壳及其它所属元素一一结合的话,自然可以做到“团结就是力量”。因此通过整体营销策略,把广告有机地结合在推广工作上,能做到更统一、更全面、更无孔不入,达到最有效的市场效果。
对于整体营销策略,外资广告公司也有自己的说法,如奥美的“奥美营销合奏”概念;盛世长城的“广告巨无霸”,安历琴广告集团的“营销网络”等,国内企业在对“整体营销策略”的正确理解和运用上显然是不足的。从CCTV招标大战到联想与长城的PC大战中,我们可见,广告这把利剑,如能在“整体营销策略”的军团中一马当先,则力量无比,若与军团分离,则只会是一把难以挥向战场的破刀而已。
日本电器、汽车进入中国市场的早期似乎并没有做多少广告,日货以其优越的性价比轻而易举掏走了中国老百姓口袋里的钱。于是国内企业如梦初醒,争先恐后地引进发达国家的生产流水线和技术。在付出高昂的学费和惨痛的代价之后,部分国货的性能与质量终于不比洋货逊色多少了。商品的同质化使我们的企业松了一口气,想象着可凭借“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与“洋货”一争高低了。谁料到,洋鬼子们却毫不留情地挑起了“品牌”之战争,而首先杀将过来的就是铺天盖地的广告。
对于国内的行业龙头企业来说,这真是内忧未除,外患又至。1996年下半年,有“中国胶卷大王”之称的乐凯面对柯达、富士的广告大进攻,面对“公元”、“福达”相继落马后被迫进行的一场“阵地捍卫战”,战得颇为悲壮。
近几年来,经过艰苦的努力,乐凯公司相继推出了多种新产品,各项技术指标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然而骄傲的乐凯人一迈出厂门就感到步履维艰。
1995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感光工业市场萎缩,国外公司将目光瞄准了中国这块肥沃的市场。他们在广告媒体上投入巨额资金,掀起声势浩大的宣传攻势,并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在国内大建专卖店和连锁店,在价格上,也不惜本钱靠近乐凯(柯达在美国的零售价为5美元),并声称“5年不要利润”,对中国市场立志势在必夺。
中国的胶卷市场富士公司占了48%左右的份额,位居第一;柯达位居第二;乐凯只有20%左右,位居第三。据说,柯达计划在5年内将15亿美元的市场推广费用投入中国市场,而不求赢利,力图拖跨乐凯并打败富士。面对强大的压力,以往广告投入相当有限的乐凯公司被迫应战:尽管实力悬殊,但绝不退出这场竞争。
1996年9月乐凯开始在CCTV正大综艺节目播出广告天博,10月初,他们与北京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报》联合推出庆祝建军70周年“乐凯杯”军事摄影大奖赛;10月末,他们与《大学生》杂志联合推出“迎97”乐凯《爱的旋律》大学生摄影赛,参赛者有来自港澳台的大学生;11月中,《第六届乐凯摄影艺术大奖赛颁奖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与此同时,在京的乐凯冲洗服务网点扩建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中,为此,乐凯公司1996年4月开始投入的宣传费用是前8个月的总和,乐凯今年广告预算为800万元天博,在今年春季,国内掀起了一个“知乐凯、用乐凯“的宣传高潮,乐凯公司准备了数万件精美宣传品和奖品送到广大消费者手中……
半年多下来了,策划周密而贴切的广告运动,让乐凯尝到了甜头,外国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打击。乐凯广告的成功之道,自然也颇值玩味:
一是用公益性的广告活动来推广产品,使产品和活动本身的关联非常密切,大大增加了消费者与产品的亲和力,消费者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了乐凯的质量和性能,为建立品牌忠诚度提供较好的基础。
二是以喜闻乐见的摄影比赛为广告活动的主线,人人可以参加,广告也做得相当出色,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使用非本品牌的消费者。
三是广告活动非常系统,并且针对每一群细分目标人群来设计。所要达到的受众既有一定的面积又有针对性。
与柯达、富士这些国际品牌正面交锋,拼死一搏,恐怕是自不量力,甚至会自取灭亡。乐凯的广告运动采取侧面进攻战术,以“”、“大学生”为诉求目标,以“爱军、爱国、爱心”为主题开展活动,唤起消费者对国货的信任和支持,与近段时期柯达、富士狂轰滥炸貌似温情、实则做作的广告相比,更能打动消费者的心。
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还在继续,世界感光工业领域唯一扛着中国旗帜的乐凯,任重而道远。事实上:乐凯之战既不是空前,也不会绝后,长虹彩电之战、健力宝饮料之战、希望饲料之战、活力28洗衣粉之战、青岛啤酒之战……同等境遇、同等意义,乐凯并不是唯一。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中国广告的现状与未来(2003-12-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马金同)
“失语”与语言“失禁”--国际化背景下的本土广告幼稚症(2002-11-0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张兵武)
广告投入戴上“紧箍咒”(2001-03-01, 《销售与市场》2001年第二期)
“中国造”变脸 国际化生存(2001-02-05, 《销售与市场》2001年第一期,作者:王海忠)
中国广告,警惕4A(2001-01-09, 《销售与市场》2000年第十二期,作者:乔均、姚杰)
大连、深圳广告过招(2001-01-09, 《销售与市场》2000年第十二期,作者:潘友林)
如何选择广告公司(2000-06-27, 《销售与市场》1999年第十二期,作者:贺庆)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