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1986年,中国从造船技术实力雄厚的罗马尼亚,订购了12艘4800吨级货轮。可当接船水手们登上了第一艘峻工的货轮时,心里却无比担忧,这2700万元会不会打水漂?
罗马尼亚曾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亮眼之星,在苏联的扶持下,他们的造船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在这个寒冷的北国,船帮上厚厚的铁锈与白霜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副如皲裂树皮般的船体。
出于友好关系,中国向对方订购了一批货轮,而第一艘交接的货轮就是“德堡”轮。
1986年1月,广州海运局的35位水手,见到了这个长101米,宽16米,造价高达2700万元的“德堡”轮,他们的脸上露出无法掩饰的担忧之色。
罗马尼亚北部的寒冷夜晚,海风凛冽,船帮上的白霜仿佛在嘲笑着这支苦力队,工人们不顾寒冷,直接往船体上刷漆,仿佛在为这艘货轮增添一层冰雪的外衣。
船舱内部更是一片混乱,管道交织如六岁小孩折腾过的房间,主机犹如神经错乱的病患,发出轰鸣声,仿佛在宣告着这是一场不归之旅。
甲板防水门漏水不说,就连驾驶座上的仪表盘也偶尔出现问题,整个船体就像一个由各种问题拼凑而成的拼图,多项指标都不达标,中国水手们陷入了验收的拷问。
可厂方的回应却让人哭笑不得,他们以天气寒冷为由搪塞,对于质量问题不屑一顾天博。在中罗友好的国际背景下,监造小组的认可更像是一场政治秀,而非对货轮实际情况的严格把控。
中国水手们眼看着质量堪忧的“德堡”轮被推向接收的边缘,最终看在两国友谊的“面子”上,接收了这个半成品。
但是船只刚行驶了一个多小时,机舱的配电板就不知怎么回事跳闸了,船员折腾了两个多小时才勉强修好,然而这只是开胃小菜,接下来的航程充满了波折。
在康斯坦萨港,装货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问题,钢材的堆放松散,捆扎不紧,原定三天完成的任务硬生生拖到了九天。
六月的西南季风让海面波涛汹涌,而破烂的德堡轮在巨浪中着,让水手们心生不安。
最终水手们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6月16日晚,轮船主机在几下震动后突然停止运作,船长下令重启,但在狂风巨浪的拍打下,主机再次停止运作。
所有的尝试都无济于事,德堡轮如同一个被水打湿的白纸舟,再也无法承载数千吨的重量。
船员们穿上救生衣,站在甲板上,船长发出紧急求救信号,希望附近的船只能够赶往救援,但由于发报机功率下降,信号距离有限,附近船只未能及时接收到求救信号。德堡轮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如一把剑横亘在印度洋的海面上,迅速沉没。
船员们纷纷拉信救生艇的扶手绳,为在船倾覆后保命,但大海并没有给予他们任何机会,沉船引发了巨大的漩涡,将救生艇掀翻在海面上,海员们随着波浪绝望地挣扎。
张周生及时游到附近的救生筏附近,成功将其他船员拉上去,然而在漆黑的海面上,生机渐渐消失。
救生筏上狭小的空间成了五名幸存者的全部空间,他们虽然幸运的从水中找到了救生袋和船桨,却没能发现淡水的踪迹,这让几人感到绝望。
出事八天后,其中三位水手相继身体不支倒下了,幸好此时天降甘霖天博,一场大雨给剩余的两位水手带来了一线生机。虽然暂时解决了饮水问题,但食物已经没有了,在狭小的空间里,他们把能入口的食物都塞入口中。
1986年7月10日,整整二十四天后,这两位创造奇迹的船员被日本三井丸号救起。
他们在海上漂泊的二十四天,成为了一段传奇,两位船员在经历生死考验后,成功回到了广州,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这段惊险刺激的海上冒险,成为了两国友谊中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
在这场中罗友谊的贸易中,中国不仅失去了金钱,更是失去了优秀的中国同胞,这起特大海难的真相,在漫长的岁月中,成为了两国友谊中一道深不见底的伤疤。
在这段友谊的历史中,中国与罗马尼亚的船只交易,不仅是金钱的流失,更是两国人民心灵深处的一次震撼,德堡轮的命运就像一部沉沦的悲剧,成为了友谊与现实之间的一次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