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相比往年,2023年的活计真是轻松不少。”将乐县南口镇南口村农户陈大爷感触良多,“自从有了农耕保姆,从播种到收获都不用自己动手,挣得还更多,我也当起了甩手掌柜。”
陈大爷口中的“农耕保姆”,正是将乐县创新打造的“农耕保姆站”,为农户提供从种到收,从技术服务到农资供应、贷款支持等全程“保姆式”服务,贡献保障粮食安全“将乐力量”。
“在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一些偏远村存在留守老人偏多,农业劳动力不足的现象。”将乐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叶连斌表示,聚焦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谁来服务、怎么服务”等制约现代农业发展难题,“农耕保姆站”应运而生。
2023年10月31日,农业农村部公布38个2023年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将乐县《打造“农耕保姆”服务站 赋能生产托管提质升级》榜上有名,成为福建省两个入选案例之一。
“大伯天博,家里有多少亩田要耕?要不要交给我们的农耕保姆?”钟文生从2023年年初开始便忙个不停。除了南口村党支部书记之外,他还有了个新身份“农耕保姆站”托管员。
为及时掌握农户需求,将乐县构建“农耕保姆站+服务组织+托管员”三级服务体系,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的托管员,成为居中联系的重要一环。
“2023年年初,需要收集村里每家每户的服务需求信息,及时汇总到片区农耕保姆点。”钟文生掰着手指,和记者细数自己的职责范围,和农户一起遴选服务主体天博、签订服务合同,在需要时联系“农耕保姆站”服务队提供帮助,都是他的工作内容。现在,村民们足不出户,给村党支部书记打个电话,就能解决不少问题。“保姆多跑路,农户少犯愁。能成为农户沟通的桥梁,我感到很有意义。”对于这份新工作,钟文生乐在其中天博。
据了解,目前将乐县已成立南口镇、古镛镇、大源乡3个片区“农耕保姆点”,组建“托管员”服务队144个,实现全县13个乡镇全覆盖。
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承担农耕任务的农机合作社也从“农耕保姆站”里收获不小。
“听说县里要成立农耕保姆站,我赶紧报名加入,这可是个好事情。”南口金山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北金和记者分享自己的看法。
以往,农户更多选择土地流转,或是机耕、机收等单环节农业社会服务方式。对合作社而言,承接土地流转需要承担农作物歉收的风险,服务面积较小的情况生产效率也更低。服务主体与单个农户打交道的中间费用也是一笔不小开支。
“农耕保姆站”的出现,为诸多问题带来新解法。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农耕保姆站”对各片区的农机资源进行整合、调度。作为“桥梁”的托管员,会引导一定区域内的农户选择同一家合作社进行托管,并统一农作物品种和作业时间。合作社的工作模式,由单独接活儿时“东一片西一片”碎片化作业转变为连片规模经营,生产效率与农作物单产得以提升。
据测算,同一耕地上,同一时间种植同一水稻品种,连片托管面积达30亩以上,农资采购成本降低35%以上,机械作业成本降低10%,全程托管服务亩均节本增效在150元以上。
规模化经营的好处,也体现在农资供应上。“农耕保姆站”依托联合社与农资(农机)经销商建立直供业务合作,以低于市场价10%的价格代购优质农资和农业机械。“采购量大是我们的优势。”将乐县农村经济经营发展中心副主任严发旺介绍,根据协议,经销商需优先、足量为“农耕保姆站”供应优质农资,“以农药为例,农户自己耕种,每亩地农药花费近180元,通过农资供应服务队进行统一采购,每亩地可以省百余元,真正实现让利于民”。
“遇上技术问题可以咨询站里的农技专家,困难时可以办理专用的农耕保姆贷,工作起来充满干劲。”杨北金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日前,在将乐县南口镇南口村,“农耕保姆站”工作人员对秸秆综合利用种植大球盖菇进行技术指导。
白天去邻近村镇,帮人干干力所能及的活计挣点外快,下工后路过田地,看看水稻长势和田间水量陈大爷2023年的乡村生活,与往年有些不同。“儿女在外做生意,总是担心农活时伤到自己,劝我把土地流转出去。”陈大爷笑呵呵地说,“农耕保姆干活只收个服务费,地里的收成全是自己的,省下耕地的时间帮人做工,2023年收入还多了一些。”
南口镇小拔村农户曾兆根也深有同感。儿子儿媳外出打工,眼见家里12亩田地面临抛荒,他十分心疼。“农耕保姆”的出现,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农耕保姆站耕作效率高,产量比自己种得还好,坐在家里等着收粮就成。”“农耕保姆”的周到服务让曾兆根这位种粮老把式赞不绝口。
“农耕保姆站”一系列服务,降低生产成本,激发种植大户的生产积极性。南口镇陈厝村村民颜昌荣耕种30至40亩的烟后稻,往年单环节的托管方式,让夫妇二人仍忙于田间农事,非常辛苦。实行全程托管后,他们的水稻种植面积增加至80亩,不仅大幅降低劳动强度,每年还增加收益2万元以上。
依托“农耕保姆站”,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得以贯通,撂荒田地明显减少。推广建设以来,将乐县已整合撂荒地及零星土地6000余亩,分别托管给21家服务主体,受益农户1260余户。
“希望通过这个政府主导的平台,引导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叶连斌说,将土地放心交给“农耕保姆”,减少村里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大胆外出创业,创造更多价值。
在与三明市将乐县一些农户、村干部的交谈中,记者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家里年轻人出去了。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许多年轻人纷纷走出从小成长的村落,前往大城市寻找更多机会,可村里的一亩三分地,成为他们带不走的牵挂。
家中田地有没有撂荒?老人下地干活安不安全?明年又要拜托哪个亲戚帮忙照看土地?还是干脆将土地流转出去?“明天谁来种田?怎么种田?”不仅是当前农村面临的现实状况,是每一位闯荡在外乡村游子割舍不下的乡愁,更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问题。
为此,各地开始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探索,将乐县也于2018年开始进行尝试。在与农户、合作社负责人的沟通交流中,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收集各方经验,摸着石头过河。经过几年努力,组建起农机手、技术专家、农资经销商、信贷服务等专业团队,“农耕保姆”初具规模。
目前,将乐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8.08%,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1.35%。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提升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还让村里留守老人得以从繁重农活中抽身,打些力所能及的零工增加收入农业发展难题有了一些新解法。
“种田能获得的收益有限,年轻人可以在更广大的空间施展拳脚。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将乐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也是组建“农耕保姆站”的初衷之一。初生的“农耕保姆”还需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补上缺陷,为农业发展提供新思路的同时,安放好农民朋友的这亩乡愁。(福建日报见习记者 罗昱伦 通讯员 董观生 黄言亮 文/图)